媒体评论:违背科学的过度消杀不可取

  发布时间:2025-07-06 22:02:21   作者:玩站小弟   我要评论
北京商报当“消杀”成为各地防疫的基本操作时,不规范、不专业的消杀行为也频频引发争议。上周,江苏睢宁防疫人员“入户消杀”的视频在网络流传,挑动了不少网友的神经。5月13日,上海浦东新区北蔡镇南新六村大量 。

北京商报

当“消杀”成为各地防疫的媒体基本操作时,不规范、评论不专业的违背消杀行为也频频引发争议。

上周,科学江苏睢宁防疫人员“入户消杀”的过度消视频在网络流传,挑动了不少网友的媒体神经。5月13日,评论上海浦东新区北蔡镇南新六村大量投放消毒片,违背导致小区内散发消毒片味道,科学还引起有的过度消居民身体不适。

5月15日晚,媒体北蔡镇防疫办通报,评论已责成整改,违背并向居民表示歉意。科学上海市爱卫办表示,过度消要求各区以此为戒,提高消毒的科学化、专业化水平,杜绝此类不规范消毒现象。

频频引发争议的“消杀”,实际上是“终末消毒”的一种。视频中的消杀场景在居民家中,而南新六村投放消毒片则是在公共场所,无论是哪一种,如果操作不当,都可能对居民生活及公共环境带来新的健康隐患。

消毒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手段,但前提是消毒要做到科学、精准、专业。中国疾控中心消毒专家曾多次提醒,简单的往街道上或是车辆轮胎上反复喷消毒剂都是过度的,起不到切断传播途径的作用。

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也作出提示,过去两年多的新冠防控中发现,新冠病毒可能通过“物传人”的方式传播,但不是疫情的主要传播方式。

在疫情期间对外围环境的过分消杀,源自一些地方基层对病毒气溶胶等可能传播方式的担忧。这是人的自然心理反应,但这类反应不宜过度,更不能机械执行。

消毒剂普遍具有挥发性,如果在公共场所过度消毒,会影响途经人员的健康,而对外部环境大范围消毒,残留的消毒剂也会造成污染。

疫情期间,防控为先,要在合理、适度的情况下,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。消毒是技术活儿,对成分、浓度、时长、方式都有要求。尤其是使用化学消毒剂喷雾消毒,必须进行“避人”操作,让人免受其害。

没有科学依据的大面积消杀,适得其反的过度行为,不仅不会对防疫工作有所助力,反而会浪费资源,造成形式上的虚假安全,增加民众担忧,并给环境、人与物品带来损害。

在这场与病毒对抗的持久战中,我们总结了大量科学的预防和治疗经验,同时积累了应对病毒的一整套流调、收治、消杀规范。

但随着防疫的常态化,这些政策规范如何执行,实际操作如何更加合理、精准,有据可循,都将直接影响常态化防控的最终效果。

比如,一再陷入争议的消杀,其覆盖范围、技术指引、人员要求,都应有更好的科学规范和标准更新,才能获得民众更大的理解和配合。

疫情相关信息经常牵动人心,那些易引发争议误解的不科学行为,必须引起关注。而以捍卫居民健康为出发点的防疫,不能反过来给居民添堵,为健康增忧。

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

  • Tag:

相关文章

  • 解码上市险企半年报:非车业务欲站“C位”? 这些宝藏险种仍待二次“掘金”

    来源:北京商报A股五大上市险企中期业绩悉数亮相,与寿险板块颇具看点的个险、银保渠道“此消彼长”不同的是,今年上半年财险行业“老三家”车险、非车业务不单展现出“并驾齐驱”之势,“C位”之战也打响。9月1
    2025-07-06
  • 雷军的低谷不是低谷

    欢迎关注“新浪科技”的微信订阅号:techsina 文/孙颖莹来源:最话 FunTalkID:iFuntalker)11日晚,雷军举办了第三次年度演讲。主题是“穿越人生低谷的感悟”,看样子,这一次,雷
    2025-07-06
  • 美国承认向乌克兰提供清单外武器 输送武器流向屡遭质疑

    截至8月8日,拜登政府已宣布向乌克兰提供价值约98亿美元的军事援助。根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的报道,其中部分装备没有出现在前线战场,反而流向军火“黑市”。今日俄罗斯电视台记者:美国迄今已向乌克兰提供超过7
    2025-07-06
  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8月11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3例

    兵团卫健委网站8月12日通报,8月11日2-24时,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3例,其中,第四师可克达拉市2例、六十二团2例、六十四团4例、七十三团1例,第八师石河子市14例。第四师8例无症状
    2025-07-06
  • 吴奇隆、蔡徐坤、华晨宇、李宇春……明星爱上专利,粉丝支持正版

    蔡徐坤应援棒专利图产业化发展 热门IP的打造之路为何越来越多的明星、艺人热衷于拥有专利?明星爱上专利为哪般?毕竟,在大众眼中,“专利”和他们的职业并不相关。在文化创意产业深耕多年的鲲鹏金翅CEO徐鹏告
    2025-07-06
  • 网购商品迟迟收不到货?消费者依法维权应该这样做

    每年电商促销季,商品都会比平时优惠,很多消费者会在这个时候下单早已关注的商品,没想到商家却迟迟不发货。商家的类似行为是否涉嫌构成对消费者的欺诈?北京互联网法院法官曾智湄、张倩通过具体案例告诉您。网购商
    2025-07-06

最新评论